免費打印電子地圖信息亭有了用武之處
發布時間: 06-22點擊數:1857
當北京的信息亭被人詬病過很多次后,高科技產品終于有了用武之地,真正為百姓服務了。
其實,幾年前北京開始建信息亭的時候,市民是對它們寄予厚望的。 當時的建設者給我們描述了如此美麗的場景:出門可以查信息,信息亭上可以交電話費、買演出票。這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高科技就在我們身邊。
但當各個部門都開始建設各種各樣的信息亭之后,我們發現,它們能提供的無非是抬頭就能看見的公交車路線、一些景點信息等。而真正我們需要的查詢、找地方等功能一概沒有。所謂的信息亭,成為古老、固定信息的“緩慢查詢地”,系統慢且信息舊。
之后,各部門就像在做政績工程一樣,紛紛樹立了屬于自己的信息亭,比如,國展附近有一個估計是法律相關部門豎起來的法律查詢信息亭,于是,信息亭成為街頭的一道風景線,“亭亭玉立”也成為當時媒體形容這些形象工程的專用諷刺詞匯。不過說實話,這些信息亭倒真有不少好處,比如,下雨天可以避雨。那天在長城飯店門口,我還看見兩個貼小廣告的孩子躲在信息亭里分剩余的小廣告。該信息亭比較封閉,外人看不見。號稱高科技為民的眾多信息亭是為民了,但是壓根沒有發揮它高科技的用處,基本上和遮雨棚、公交車站沒什么太大差別。
很明顯,硬件已經投入進去了,如果不發揮作用就是浪費。政府相關部門肯定也看到了這些信息亭的浪費,于是開始出臺一系列的服務措施??墒且妊芯?,到底為什么百姓不買賬呢?很多人反映,那里面的信息實在是太舊了,而且也沒什么用處。
于是,政府決定從最實用、也最好解決的信息查詢入手。市民究竟對信息亭有什么要求?最起碼問個路、查個公交車總可以吧。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出門找廁所的事情得幫助解決吧。沒問題。從技術上,信息查詢本來就不是什么問題,無非就需要那些建設者們真的將百姓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拍腦袋就想,不調查就做。
另外,現在的建設者還想到了細節問題。比如,信息亭的打印紙用完后,后臺網絡能自動監測到并發出警報,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去裝打印紙。而且,從輸入打印內容到輸出路條,大約只需要1分鐘。
高科技,也得知道百姓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否則,就只能是高科技擺設,既沒用,又遭百姓罵,說亂花錢。當然,作為投桃報李的回報,百姓也得注意,信息亭打印路條屬政府提供的便民設施,不要惡意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