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囧途?高德與百度地圖標注能否攻克春運難題
發布時間: 01-22點擊數:1839聽完小李的抱怨,我立馬跟他說,今年就不用擔心了。因為前不久,高德地圖在北京剛舉辦了一場春節“平安福計劃”的發布會,不僅推出了“安全地圖”與“春運路況先知系統”為應對春運期間的道路交通擁堵問題,還聯合了全國近50家交通管理部門發布了《2017年春節出行預測報告》作參考。當然,除了高德以外,百度地圖標注也在前不久聯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推出了2017春運“平安播報”功能。春節將至,兩大地圖巨頭為何會選擇在春運期間同時發力公共服務領域呢?

眾所周知,在國內地圖市場,雙雄鼎立的格局已經存在多年。之所以形成當前的市場格局形式,除了騰訊等圖商們起步較晚之外,國際巨頭谷歌缺席國內市場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高德與百度基本包攬了國內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筆者詢問過身邊的同事,大家手機中裝的地圖非“高”即“百”。由此可見,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樣的結果勢必會造成此消彼長,從而導致競爭加劇。
此外,雖然地圖流量不低,但從變現的角度來看,不管是高德還是百度,亦或者是騰訊、搜狗、360,這幾家地圖都困擾在如何實現流量變現的環節上。單是依靠屏幕廣告的利潤很難支撐地圖的研發與營銷上的巨大開銷,另外,雖然高德與百度曾嘗試過將地圖應用轉變成為各自生活服務的一個入口,但都收效甚微。因此,這兩家也早早開始拓展B端的市場,除了用戶與應用之外,還不斷加強與汽車企業以及城市交警間的合作。
其中,尤其在與城市交警、交投公司展開的“數據合作”上,既可以被大家看成是提升公共出行效率的一種行為,又可以起到自身宣傳推廣的作用,尤其在大城市當中的效果更加明顯。譬如,高德交通已經與武漢、深圳、南京、佛山等全國近100省市交警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從結果來看,高德與百度在數據吞吐量以及網絡系統穩定性上要遠強一些地方性服務商。
借助此次春節返鄉高峰,地圖既可以覆蓋到廣大的返鄉用戶,又能為眾多城市交警提供及時的支撐,可謂在C端以及B端獲得雙豐收,堪比一次事件營銷的經典案例。
因此,在各地返鄉高潮興起之際,高德與百度提前為返鄉用戶以及交通警察們提供了數據分析、預測與相關管控方案,對于各方而言,這自然就形成了互贏的局面。
地圖業務的重要性并不能單純以收入來衡量
如果只從營收層面來看,地圖業務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確實難以占據主營業務的地位,但是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地圖業務才是未來互聯網企業及平臺發展中最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不管能否成為流量入口,各大地圖始終堅持著吸引用戶流量。
為了拉升終端營銷的效果,高德通過明星代言、語音包等方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如今從林志玲到TFBOYS,粉絲營銷已經成為了高德拓展C端市場的一把利器。此外,雖然百度地圖也推出過類似的語音包功能,不過效果并不十分明顯。畢竟每當導航提示音響起,志玲姐姐那句熟悉的聲音猶如余音繞梁一般。
當然除了基礎的用戶服務以外,地圖還可以為各自系統內的其他互聯網應用提供支撐,從出行到外賣,甚至于互聯網汽車以及無人駕駛等領域,移動地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據高德地圖副總裁陳永海透露,高德地圖在出行應用中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5%以上;社交應用則超過了80%;外賣應用上,雖然百度占據了一部分市場,但高德市占率依然超過了60%。而在互聯網出行方面,除了高德之外,滴滴出行平臺所采用的則是騰訊地圖,此外,無人駕駛領域當中,自家地圖一直是百度的核心戰略部署之一。不難看出,類似像BAT之間的地圖紛爭,與其說是“別人家有的,自己家也要有”,不如解釋為作為一支“潛力股”的地圖業務,在互聯網系統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未來地圖間的焦點對決可能出現在哪些領域?
如今圍繞地圖間的競爭焦點,基本圍繞在高精度地圖、動態數據平臺以及人工智能三大領域。
高精度地圖。此前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發生的無人駕駛致死事件,如果在其當中嵌入高精地圖技術,則可能會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由此可見,高精度地圖已經被當成未來智能出行的重要基石。但在當前的情況下,由于各汽車廠家和地圖廠商之間一直在互相博弈,各自間的價格體系也不透明,無法形成合力,這樣就導致很大程度上高精度地圖應用成本費用過高、項目推進速度較慢的現狀。
所以,雖然目前高精度地圖的供應商是以免費身份切入市場,但在未來很有可能將在增值服務當中尋求新的盈利模式。據一位汽車行業內人士稱,免費會是一種潮流,但如果高精度地圖在自動駕駛汽車上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安全性也非常好,以后消費者可能就會付費使用。所以在地圖行業當中,越競爭越健康。
動態數據平臺。高德地圖此次推出的“安全地圖”與“春運路況先知系統”,更多是以預測導向為用戶提供服務。其中關鍵在于高德地圖能夠提供實時路況數據,隨著路程的進度預測未來行駛過程中是否會出現擁堵現象,及時作出調整。這樣的預測行為并不是單純的通過往年數據分析就能夠得出結論,還需要與大數據計算、實時路況的狀態更新等等相結合。據某位科技媒體人士透露,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進一步推進,未來移動地圖將不會只是一個簡單的APP,僅僅用于導航或者定位,而是成為一個包含著用戶地理位置與記錄每一位置上的各類服務網點的大數據平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今后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導向。在某些科幻類電影當中,我們能看到不少地圖界面所出現的虛擬助手以及建筑的三維圖像,這樣的情況不排除在未來的某一日會真實出現。此前,百度地圖內容生態總經理劉斌曾表示,百度地圖在未來將升級為3D展示,并會結合"度秘"實現人機交互,使地圖更立體、更趨近于真實世界。而高德地圖也在去年就已經發布了AI(人工智能)引擎,以深度學習以及大數據計算為基礎,運用到不同場景當中,為各類客戶提供最為合適的出行解決方案。
由此可見,百度和高德都已將地圖人工智能化作為今后重要發力點。不過,二者所針對的人工智能化布局重心略有不同,高德重視平臺化建設,著重于打造地圖在智能硬件設備的跨終端能力,并且提升用戶(B端與C端)體驗,而百度則是希望通過地圖來打通O2O生態體系,同時為其無人駕駛業務提供支撐。
寫在最后,地圖作為移動互聯網市場中關鍵的基礎設施,之間的角逐勢必會繼續下去,尤其圍繞在互聯網應用、出行、汽車行業、交警合作、O2O等重要領域,但在高精地圖、動態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的焦點之戰,更有可能直接關系到互聯網公司重新站位的結局,但也不排除將會演變成下一場角逐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