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必須用眼看? 這種地圖制作出來盲人也可以用!
發布時間: 03-20點擊數:1500美國的一個用來教盲人和視障人士職業技能的國家資助機構,在一樓放置了一個老舊的木制地圖,來幫助學生們識別道路,該地圖用盲文標簽和刻花粗暴地粘在木板上來表示房間、樓梯和其他建筑設施。

使用大學的3D打印機和建模軟件,Lee和Kim重新構建了這個地圖。木頭被耐用塑料替換。每一層都是分開的,像筆記本那樣用活頁夾環疊放在一起。這個地圖被設計成平板電腦那樣的大小,學生可以隨身攜帶,非常方便。雖然不大,但是包含了一切所需的要素:所有的房間用不同的形狀來區,圓圈表示男廁所,三角表示女廁所,電梯用正方形表示,和樓梯用多條線來表示。
3D打印技術使得許多建筑師們得以構建他們那些難以實現的建筑夢,因此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靈感,這種觸覺地圖顯然就得益于此。
觸覺地圖并不是一項新的技術。通過聲音和紋理,科學家和設計師們想出了一系列的設計來引導視障人士通過交通樞紐,建筑。因此它也被認為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一次革新。這些地圖通常使用壓花打印機把紋理到一張紙上。顯然李和基姆的研究并不是第一個使用3D打印來打印觸覺地圖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們已經開始探索如何將這項技術來滿足盲人以及視障人士的需求。
2014,日本的開發者研發了一款軟件,讓人們通過下載地理空間數據來打印出低成本的地圖,這個地圖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公路,人行道,和鐵路。如今這群開發者計劃使用3D打印機來設計出凹凸不平的的地表和輪廓,使該地圖變得更加有用,可以根據天氣狀況來疏散人群。就在去年,美國密西西比中央大學利用一個月的時間用3D打印技術為他們的夏令營制作地圖。其間,在一個盲人同學的建議下,建筑物被設計成統一的高度,很容易摸出來。建筑門口標注著星星以及來幫助用戶估計各點之間的距離。
3D打印技術的優點是可以打印出一切你想要的東西,使用電腦來制作三維模型,然后把數據傳送到打印機,就可以將你腦海中的東西打印出來了。
3D打印機具有便攜性,速度和耐久性三大優勢。應用的廣泛性也是一大利好。目前的缺點是成本較高。如果可以降低成本,那么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將這種3D打印的實體地圖應用到整個城市,那將是一個了不起的變革。
城市的最大特點是變化很快,隨時隨地都在建設新的建筑,通過3D打印就可以輕松的在電腦上改變設計。
一個城市的地圖用3D打印制作出來會是什么樣呢?任何一個地圖的主要目標是幫助用戶區分建筑物、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水和土地。芬蘭設計師,Samuli嘗試使用開放的數據來制作開放的街道。他設計的APP,允許用戶在任何地方生成自定義觸覺地圖。程序中有各種不同的符號和紋理代表不同的特點。
該APP利用高度和紋理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地形,水體用不同的波浪線來表示,比如較小的溪流是窄線。行人橫道略高于其他道路,以此來幫助視障人士。用戶選擇的地址用凸起的錐型來標記,而地圖的東北角以特殊符號標示出來,以此來辨別正確的方向。
然而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盡管理論上存在各種可能,目前還沒有工程師做出實體的這種地圖,一方面,城市是巨大的,充滿了小細節,有許多地方目前只能將就,不能盡善盡美。人們需要突出主要建筑如市政府和公交車站和地鐵等交通工具,如果用不同的形狀來表示的話無疑非常復雜,此外這種地圖又不能過于龐大,否則也不便人們出行。
盡管目前很多開發者將地圖的研發主要放在智能手機和GPS上,但是也有很多人意識到了物理圖譜的潛力,技術是在發展的,雖然現在這種地圖還很難制作,但以后誰又知道呢?畢竟這種地圖對于視障等特殊人群還是很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