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地圖標注用文化標注城市地圖
發布時間: 04-25點擊數:1821“花”不只這一朵。長春市文廣新局局長張鳴雨說。這些年,長春市把城市當作文明的“容器”,經過“文明之水”的滋補,使城市遍地開出漂亮的“花朵”,力求讓大家時間都能“聞到”無處不在、動人肺腑的“花香”。
與許多城市相同,跟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長春市的城市建造也在不停地向外擴大,但這座城市擴大的長春地圖標注是用文明標示的。

長春市深信,文明設備是城市的“手刺”,發明“10分鐘文明圈”是提高大眾幸福感的主要支持。為此,長春市在公共文明投入上絕不吝嗇。近3年來,出資8000萬元的市大眾文明活動基地、出資5000萬元的市朝鮮族大眾藝術館、出資1.9億元的孔子文明園、出資5000萬元的地方志館等一大批新建的要點文明場合都現已開門迎客。“城市之花”出資總額更是超越11億元。
在新城區大力興修文明場館與設備的一起,老城經過改造讓文明的滋味愈加濃郁。
2016年春夏之交,一場大張旗鼓的舊城改造戰役打響。長春影片制片廠坐落長春市紅旗街,是新我國影片的“搖籃”,長春市以長春影片制片廠、長影影片院和長影音樂廳為中心,以吉林藝術學院、萬朗書畫院為節點,全力發明影視文明街區。影視制造、動漫制造、出版發行、演藝娛樂、有關人才訓練及其他隸屬商品制造、出售正在這一街區全部推動。
在文明建造中,長春市不只用好用活本身的文明元素,還活躍引入具有國際含義的“文明之水”,在長春市有一片面積多達92公頃的國際雕塑公園。
早在1996年,長春市就開端了大規模的城市雕塑文明建造,接連成功舉行17屆國際雕塑著作約請展。以程允賢的《鐵馬金戈》、陳云崗的《大江東去》、德國雕塑家邁希亞斯的《安全》等雕塑著作為代表,共有212個國家和地區的397位雕塑家發明的441件包括當今國際多樣藝術風格、交融各種藝術流派的精美雕塑著作,與公園的山水結合在一起。2007年,長春國際雕塑公園與北京頤和園、姑蘇拙政園等20個公園一道變成我國第一批國家要點公園。
景象建造以外,最主要的是讓文明不斷地與人“相融”。長春市綠園區普陽大街信陽社區的居民柳鳳蘭是一個國學愛好者,近段時間,她有了一個好去處。“咱們小區樹立起了‘大眾書房’,配了許多國學類的書本。”柳鳳蘭說,“這兒還經常安排國學講堂、讀書沙龍等活動,讓咱們這些國學愛好者十分喜愛。”為了發明老大眾看得見、夠得著、進得去的文明陣地,長春市綠園區策劃在大眾家中和居民小區離大眾近來的地方建造“大眾書房”。經過新建和結合各類文明閱讀室,現在現已有近500個讀書場合,全部覆蓋該區所轄的80個社區。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是長春市文明建造的要點,也是文明與人“相融”的要害。2016年10月,長春市朝陽區德苑主題公園開園。公園運用楹聯、石碑、字刻等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表現手法,將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奇妙地融入園林景象中。徜徉在公園里,可以看到,“尚德閣”與別離顯示“忠、孝、仁、義、禮、智、信、廉”主題的八座景象亭相呼應,“藝馨苑”作為“我國楹聯文明傳承基地”,文明雅集、書畫筆會等活動不斷……園區還經過官方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及景象二維碼,運用現代網絡傳播平臺,引領市民了解、感悟中心價值觀。